文 | 华商韬略 桃子
要说21世纪什么才是一个合格的打工人形象,“脱发”、“秃头”一定首当其冲!
据卫健委2019年发布的脱发人群调查报告显示,中国约有2.5亿脱发人群,在2.5亿脱发人群中,35岁以下占比63.1%,2019年“双11”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统计中,购买假发的用户有42.41%是90后,其中00后消费者更是占了8.36%,位列购买量榜单第四。
植发的高昂费用阻挡了大部分的“稀疏”的人群,假发成为其对“茂密秀发”最后的执着。
刚需之下,脱发经济应运而生,而中国假发业的崛起,并没有想象中的“秃然”。
从3100多年前的西周时代,就有了对假发的记载。《诗经·鄘风·君子偕老》中描述“髪发如云,不屑髪也”,意思是如果头发本来就茂密乌黑,就不需要戴假发了,其中“髪”指的,就是假发。
到了唐、宋时期,高高梳起来的发髻成为流行,大都市就有了专门生产、销售假髻的店铺。
假髻的使用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,直到民国时期,西方文化传入中国,短发盛行,假髻才逐渐从市场败退。
而在近现代的中国,香港是假发业诞生的源头。
自从二战德国发明聚氨酯(poly urethane,简称PU)以来,PU不再局限于军工用途,民营企业对PU的使用让其迅速融于商业化潮流。
上世纪50年代,美国开始兴起用PU制作假发的潮流。
而伴随着美国的手工制造工厂迁向东亚劳动力廉价地区迁移,假发的成本愈发低廉,最贵每个一百几十元港币,但售价却高达500元港币。这种生意本小利大,对赴美考察的刘文汉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。
他创立了香港龙公司并与国营青岛第二发制品厂联营,将假发技术带到大陆,但局限于当时龙公司的PU产品裂缝,刘文汉不得不失败退场。
这之后青岛二发利用计划体制下的国家科研力量,进行了PU胶的调制试验,最终研制成功。
目前,全球的发制品品牌主要集中在美、中、日、韩,其中,日本的阿德兰斯、韩国的阿特,均是当年二发的技术受益者。
二发的PU实验取得成功后,日本的阿德兰斯开始寻求与二发合作。
6年后,阿德兰斯学成归日,后又在菲律宾扩建分厂,阿德兰斯一跃成为日本市场最大的假发销售商,销售额多达20亿人民币。
而韩国的阿特,作为日本市场第二经销商,是日本阿德兰斯的技术受益者。
在全球最大的假发消费市场美国,韩国甚至一度掌控了从假发货源采购、运输直至终端零售的全部环节。而韩国人经营的美国美容产品店超过8000家,在以直销为主的美国,这些曾是美国唯一的假发销售通道。
可以说,彼时的日韩已基本掌握了核心技术和全球主要市场。
二发培养了世界级的徒弟,但却因体质问题不得不倒闭。
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故事向来不动听,但这个中国领先一个世纪的行业,却被日韩挖断后路,怎么想都觉得令人惋惜……
——END——
欢迎关注【华商韬略】,识风云人物,读韬略传奇。